在德國,汽車、公司都無須年檢。我問德國人:“汽車不年檢,壞了怎么辦?”答:“自己修。”問:“企業不年檢,公司亂搞怎么辦?”答:“你看德國企業是這樣的嗎?”問:“德國政府為何不強制年檢?”反問:“誰給了政府這個權力?如果政府對年檢感興趣,說明這種事對它有好處,為什么不去年檢政府?”
這段話看上去比較眼熟吧,它曾經在各個論壇里游蕩,也曾以某名人微博的形式被廣泛轉發,最近居然出現在某著名雜志的“點滴”欄目里——越來越像真事兒了。真到什么程度呢?在報紙呼吁改革汽車年檢制度的新聞報道里,居然出現“中國是唯一實行汽車年檢的國家”的說法。
很多人相信“德國沒有汽車年檢”這事兒是真的,因為只要參加過中國的汽車年檢,就會感覺到年檢是沒什么意義的瞎折騰。
按中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私家轎車從新車算起,6年內每兩年要檢驗一次,超過6年,每年檢驗一次,超過15年,每年檢驗兩次——這就是所謂“年檢”。年檢是為了保證車國輛安全運行,不帶病上路,沒有年檢或通不過年檢的汽車,就失去了上路資格。這種規定看上去合情合理,為什么有那么多人認為是多此一舉呢?
一些車主親歷過一次檢車后,就會覺得年檢非常麻煩,還不能真實地反映一輛車的健康狀態。之所以麻煩,是因為官方指定的檢車線太少,排隊排到你想哭,檢個車有時要跑好幾趟,而且,檢車線上的門道兒比較多,一次過不了就得重走一遍。檢車線上有哪些門道兒?這事兒不好說,反正你開著過一遍可能會報幾個不合格,但花錢托人再上一遍就沒事兒了。
怕自己過不了,就花幾個錢找黃牛幫忙,最后車是檢過了,但車況到底怎樣,車主還是暈乎乎的。手里倒是有過一張檢驗單,不過來不及細看就要上繳,以便車管所審核后在行車本上蓋章。
所以,車檢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個人為設定的坎兒,到時候就要過一次。沒多少人真的把車檢當成為愛車檢查身體的一次好機會,而往往看成是有關部門收費的借口,走走過場收收錢而已。
作家鄭淵潔檢了20多年車,燈光沒一年合格,總要交十幾塊錢調試費;后來又多了剎車不合格的毛病,每年交幾十塊錢讓檢測員跺幾腳就合格了。結果,去年老鄭檢車合格后,剛剛一個月剎車故障燈就亮了,修理廠一檢查是剎車片快磨沒了。老鄭用它童話一般的經歷告訴大家,什么是瞎折騰,什么是走過場。你說,這種檢測除了坑人,還有什么意義?
很多人對車子的狀況迷迷糊糊的,除了洗車,什么事兒都不管不問。像老鄭這樣的老司機,開了20多年車,居然也沒有定期檢查剎車片的習慣,直到報警燈亮了,才找到修理廠想辦法。可見,汽車年檢(當然是正經檢測)是必要的,讓車主們定期把車開到檢測線上查查問題,可以防止汽車帶病上路釀出事端,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德國沒有汽車年檢”的說法編得有鼻子有眼,但完全不靠譜。不但德國有汽車年檢制度,整個歐盟都有;不但歐盟國家有,汽車年檢其實是全球通行的做法。具體來說,德國家用轎車新車前三年內檢一次,以后每兩年檢一次。德國雖然有歷史很長的汽車傳統,人們也比較懂車,但也免不了有很多鄭作家這種一直把剎車故障燈開到亮的主兒,全靠開壞了自己修,風險太大了。
德國的汽車年檢政策比中國寬松一些(不管車齡多老,都是兩年一檢),歐盟其它國家的政策也差不多,歐盟對一些老舊汽車的安全不放心,認為有必要收緊,動議讓6年以上的汽車,每年都檢驗一次。
有想收緊的,就有想放松的。新西蘭原來的年檢政策很嚴,要求5年內的新車每年檢一次,5年以上的每年檢兩次。今年初,政府發布新規定,說從明年開始,新車3年間無需再檢,3年以上的車子,在2000年1月1日后注冊的,僅需每年檢測一次,對于2000年1月1日之前注冊的車輛,還需每半年檢測一次。新西蘭總理說,新辦法“又省時間又省錢”。
按理說,這種更寬松的車檢政策應該皆大歡喜才對,但新西蘭就有人反對,說是“該變化是以犧牲生命為代價”——瞧這覺悟,不是一般的高。
跟別的國家比起來,中國的車檢制度算是中不流兒,不算松的也不算太緊,但炮轟年檢的聲音卻此起彼伏,有的甚至呼吁干脆把汽車年檢制度給廢了——說實話,要是只走過場收收費,這樣的年檢廢掉也不可惜。
說取消汽車年檢,只是氣話,真有大批帶病車上路,可不是什么好玩兒的事。前幾天,北京一輛大客車剎車失靈追尾一臺奧迪,大客“上身”的奧迪后半截被壓扁,幸好后座上沒人,否則就鬧出人命了。汽車年檢中,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檢查制動系統,應該能檢出不少剎車有隱患的車子。如果這些車認真維修一下,馬路上的追尾事故會少很多。
汽車年檢是個好制度,但有人卻把它變成了瞎折騰。現在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經很大,增長又很快,但有關部門就是不肯多開檢車線,結果檢次車比大修一次車還麻煩。這一點,德國就好多了,德國有TUV、DEKRA等好幾家通過認證的全國性檢測機構,服務點遍布各地,車主可以就近找一家收費便宜服務又好檢車點檢車。
現在,中國有些地方在檢車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讓4S店兼做檢車服務。其實,車檢業務本來就應該放開,誰都可以建個檢車線,只要通過官方認證就可以開展車檢業務。如果檢車線有很多,大家就要比拼服務質量,就跟現在的體檢似的,誰家的結果準收費低,誰家的顧客就多。檢完車,車主再跟技術人員詳細討論一下車況,該修的修,該調整的調整,這樣的檢車,真正消除了車的隱患,車主還是樂意掏腰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