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工信局,各有關單位:
近年來,全省工信系統高度重視、大力推動產業人才培訓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為落實《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蘇政發﹝2018﹞86號)和《關于建立健全“五堅持五提升”人才工作體系的實施意見》(蘇辦廳字〔2019〕19號),著力推動產才融合,促進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轉變、江蘇速度向江蘇質量轉變、江蘇產品向江蘇品牌轉變,現就本年度產業人才培訓工作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和工作目標
以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打造人才鏈,開展面向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產業轉型急需人才的培訓,推動人才發展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全省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和信息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二、主要內容
(一)培訓對象
以我省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著力培養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和產業轉型緊缺急需的實用型人才,著力培育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隊伍,著力培育具有開拓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創業者團隊,著力培養傳承工匠精神和掌握高技術技能的專家型人才。
(二)重點支持方向
1、先進制造業集群急需人才培訓。面向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高端紡織、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集成電路、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核心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新型顯示等13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急需緊缺高端人才,分產業舉辦專題培訓,邀請有關專家對行業發展趨勢、國家產業政策、最新技術和研究成果、行業共性問題等進行解讀,搭建同行業企業家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產業集群內部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為相關產業培訓高層管理人才和高級研發人才。推動產教融合,支持、鼓勵企業與院校采用“引企入教”、合作培養、共建實訓中心等方式方法,“訂單式”培養產業發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
2、產業轉型升級急需人才培訓。面向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骨干,以智能制造、服務制造、品牌制造、綠色制造等為方向,幫助企業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等環節應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手段,創新生產方式,提高智能化生產能力,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生產經營效率,提高創新發展能力,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增強市場競爭力。幫助企業發展平臺型經濟體、服務型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創新模式,加快向產業鏈高端攀升。
3、優秀領軍企業家能力提升培訓。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的領軍企業家隊伍。面向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等主要負責人,舉辦企業領軍人才專題培訓。采取集中培訓與考察交流相結合方式,邀請國內外成功企業家及行業一流專家授課,走進國內知名企業、標桿企業交流訪學,通過系列化、模塊化的培訓活動,提高企業家戰略決策能力、運營管理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培育一支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高水平高素質領軍企業家隊伍。
4、優秀高技術創業者能力提升培訓。培養具有開拓精神和專業能力的優秀高技術創業者團隊。面向初創型企業、創業團隊,以團隊管理、股權設計、法律事務等為主要內容,幫助創業者掌握創業必備知識, 建立長效服務渠道,提供工商稅務、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勞動用工、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政策咨詢和公共信息服務,幫助小微初創企業了解各項政策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開展產業合作和大企業對接。
5、企業管理人員能力提升培訓。面向企業管理人員,圍繞生產管理、績效管理、質量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供應鏈管理等內容,設置相關專題,通過面上培訓與個別咨詢診斷相結合的方式,推廣普及5S/6S/7S、全面生產維護、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等現代管理方法,幫助企業學習先進理念和方法,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和能力,進一步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和產品質量。
(三)申報單位基本條件
1、項目申報單位主要從各類院校、行業協會、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化服務機構、企業大學中遴選。
2、項目申報單位應為在江蘇境內注冊的法人單位,經營范圍包含人才培訓、管理咨詢、創業輔導等業務;在江蘇境內有固定的辦公場地和培訓教學場所,注冊運營時間及實際開展培訓業務時間不低于3年;無嚴重失信信息。企業大學以所屬企業名義或與公益性服務機構聯合申報(僅支持企業大學面向企業外部人員提供的公益性培訓項目)。
3、項目申報單位注冊資金不低于500萬元,具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近三年年均營業收入不低于100萬元(事業單位和公益性服務機構除外);近三年年均培訓超過1000人次。
4、項目申報單位具備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產業發展專業人才培訓資格和從業經驗,掌握豐富的課程和師資資源,課程研發能力強、培訓方案科學,積累豐富的企業服務案例。具有優良的服務業績和較高的知名度,有較為廣泛的企業(家)資源,能吸引企業人員參加學習。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能較好地與各市、縣主管部門協作開展工作。
5、國家和省市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星級)平臺、國家和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運營單位、省產業人才培訓示范基地等同等條件下優先遴選。
(四)申報流程
1、擬參與項目的單位根據申報要求認真準備申報材料,充分反映本單位的基本情況、特色優勢以及擬申報實施項目的計劃方案。
2、申報單位按屬地化管理原則,向單位注冊地市縣(區)工信部門提出申請。
3、各設區市工信部門對申報材料進行初審,將初審合格的項目材料(蓋章后)與項目匯總表(附件2)于7月2日(周二)前報省工信廳(原件一式兩份),同時將材料電子版發送至聯系人郵箱。
4、省工信廳組織項目評審,確定2019年度培訓項目實施單位,下達項目計劃。
(五)申報材料
1、項目申請表(附件1)。
2、反映單位基本情況和優勢的材料,包括單位簡介、登記證書或營業執照、上年度財務審計報告,培訓實訓場所和條件優勢,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資歷背景等。
3、反映單位以往服務績效的材料,包括近三年開展此類培訓項目的情況,企業和學員的評價,獲得的榮譽、資質或獎勵以及其他證實本單位培訓服務能力的材料。
4、擬實施項目的詳細方案。根據本通知第二條(重點支持方向)的有關要求,制定詳細實施方案,包括:培訓項目名稱、課程設置及主要內容、擬請專家、主要對象、培訓人數、培訓課時、實施時間及進度安排、經費預算明細、預期達到的成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績效自評價方法等。
(六)其他事項
1、申報信息與事實不符的,一經發現,隨時終止服務資格。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嚴重造假、違規等行為的,立即終止項目承辦資格。已申報省工信廳同類項目,且未完成項目驗收的不能申報。
2、培訓面向省內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人員,每個培訓班次人數不少于50人。鼓勵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項目,加強項目后續服務,提升學員獲得感。
3、培訓項目為公益性項目,即原則上承辦單位不對學員收取費用,不以任何方式轉嫁或攤派培訓費用。
4、培訓項目要嚴格按照所申報項目要求組織實施,不得隨意更改培訓項目內容、天數、人數,降低參培人員層級和規模,無特殊情況不得允許參訓人員請假或安排他人代訓。現場教學地點須選擇與培訓主題相吻合、且為省內外規模以上企業或行業內有較大影響力企事業單位。
5、項目實施單位所在設區市工信部門具體負責項目的全程跟蹤督導,確保培訓項目按計劃實施,所有項目原則上須于2019年8月底前完成。
6、培訓結束后,項目實施單位應經所在設區市工信部門及時上報相關材料,省工信廳將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項目實施單位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三、工作要求
1、 認真制定產業人才培育工作計劃。各設區市工信部門應按照相關要求,認真制定全年本市產業人才培育計劃,明確產業人才培訓工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標任務。同時,認真指導轄縣(市)的產業人才培育工作。各設區市2019年產業人才培育工作計劃請于7月2日前報省工信廳產業人才與合作處,及時將本市產業人才培育工作開展情況反饋省工信廳。
2、做好項目初審推薦工作。各設區市工信部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發揮企業用人主體作用,特別是領軍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結合實際、匯聚資源、突出特色,按照公開公正、好中選優的原則遴選產業人才培訓項目申報單位和申報項目,并按照本通知要求及時報省工信廳。
3、做好培訓項目的跟蹤督查與績效評價。各設區市工信部門應強化項目日常跟蹤機制,每個項目實施的開班、結業等重要節點安排專人參加,培訓過程中不定期到現場抽查。制定嚴格的項目評價標準,健全培訓質量和績效評價體系,對培訓內容及形式、師資專業化程度及授課水平、培訓效能、學員滿意度、后續跟蹤服務水平等進行調查摸底,并及時反饋省工信廳。
聯系人:產業人才與合作處 王盼盼 趙靜
電話:025-69652750,18260068081,13913015247
通信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6號蘇興大廈1718室
郵編:210008
附件:1、2019年度“英才名匠”產業人才培訓項目申請表;
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2019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