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是指為建立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和目標以及實現這些目標所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聯系或相互作用的要素。是職業健康安全管理活動的一種方式,包括影響職業健康安全績效的重點活動與職責以及績效測量的方法。 職業安全健康體系的基本運行模式主要是結合Edward Deming的PDCA(策劃,實施,坪價,改進)思想,如ILO-OSH2001的運行模式和OHSASl8001的運行模式,其核心均是:為生產經營單位建立一個動態循環的管理過程,以持續改進的思想指導生產經營單位系統地實現其既定的職業安全健康目標。 ILO-OSH2001的運行模式為方針、組織、計劃與實施、評價、改進措施; OHSASl8001的運行模式為職業健康安全方針、策劃、實施與運行、檢查與糾正措施、管理評審。 (1)初始評審: 1)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應注意的充分性要求包括:在任何情況下,不僅考慮常規的活動,而且還應考慮非常規的活動;除考慮自身員工的活動所帶來的危害和風險外,還應考慮承包方、供貨方包括訪問者等相關方的活動,以及使用外部提供的服務所帶來的危害和風險;考慮作業場所內所有的物料、裝置和設備造成的職業健康安全危害,包括過期老化以及租賃和庫存的物料、裝置和設備。 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策劃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有:在進行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時,要確保滿足實際需要和適用的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危害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策劃過程應作為一項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措施執行;應對所評價的風險進行合理的分級,確定不同風險的可承受性,以便在制定目標特別是指定管理方案時予以側重和考慮。 2)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 (2)目標。為確保目標合理、可行而應允分考慮的因素有:以危害辨識和風險評價的結果為基礎,確保其對實現職業健康安全方針要求的針對性和持續漸進性;以獲取的適用法律、法規及上級主管機構和其他相關方的要求為基礎,確保方針中守法承諾的實現;考慮自身技術與財務能力以及整體經營上有關職業健康安全的要求,確保日標的可行性與實用性。 (3)管理方案。主要內容包括:以所策劃風險控制措施以及獲取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結果為主要依據,實現目標的方法;上述方法所對應的職責部門(人員)及其績效標準;實施上述方法所要求的時間表等。 |
下一篇:OHSAS18000的核心思想